《建筑篇》 桥(1)--李土生

发布时间:2015-11-01 23:34:26来源:李土生浏览:324

——桥(qi o)【橋】


“桥”,繁体为“橋”。会意兼形声字,从木,喬声。


“橋”从木,表示“桥”与木材有关;“喬”为乔木,下面的“口”、“冋”上下相合而成“高”省字。因此,“喬”在这里指高大、挺拔的树木,或表示高出、高过之意。“木”“喬”为“橋”,即意取高大的乔木为材料,逐根拼接以使木头延长、增宽,跨于河的两岸;又表示“橋”是一种高于河流水面的木质建筑。“橋”是木制的、高于水面、横跨两岸、用于交通的建筑物。《说文•木部》:“橋,水梁也。”“橋”是方便行人往返于河流两岸的通道,后来泛指其他材料建成的各种结构和用途的橋梁,如拱橋、天橋、立交橋、铁索橋等。“桥”是“橋”的简体字。


在古代,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阻隔莫过于江河。人们想到河对岸去,苦于河水之深,难以如愿。为了使河面能够像地面一样徒步行走,人们便将木头架在河的两岸,这就是原始的桥,叫做“梁”。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,桥梁建筑越来越坚固、合理;桥梁的建筑材料、建筑结构和造型也越来越先进、美观。


桥也是历代文人歌颂和咏叹的对象。唐朝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”反映了兵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。唐朝刘禹锡《浪淘沙》:“洛水桥边春日斜。”春天的洛水桥边一轮斜阳挂在天边,意境十分幽远。唐朝姜夔《扬州慢》:“念桥边红药,年年知为谁生?”反映了战争后环境的破败和景象的凄迷。


桥因多为情侣们约会的地方,而蒙上一层层浪漫感伤的色彩,演绎出一幕幕悲壮、凄美的爱情故事。关于桥的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。春秋时候,有一叫尾生的男子和情人约在桥上相会,到了约定时间,情人还没有来,桥下的水涨上来了,他为守约而没有走,最后被洪水卷入河中而淹死,堪称信守诺言的典范。传奇话本《白蛇传》中,许仙和白素贞在断桥相会,由此演绎出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。另外,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(七夕),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。他们隔着银河遥遥相望,多情的喜鹊为他们搭起一座鹊桥。后来,人们把为男女做媒称为“搭鹊桥”。


桥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,它既有使用价值,又有美学意义,是古人智慧的结晶。隋代的赵州桥、唐代的洛阳桥、南宋的广济桥、金代的卢沟桥,都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伟大杰作。这些桥梁年代久远、设计精美、造型各异,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,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桥梁文化。横卧在福建晋江与南安市交界水面的安平桥,是世界上最长的漫水石梁桥,有“天下无桥长此桥”之誉;北京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,造型美观,设计精巧,是中国最美的园林桥之一;河北境内巧夺天工的赵州桥,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型拱桥,相传由隋朝人李春设计建造,是全世界现存修建时间最早、保存最好的一座石拱桥,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;绍兴的八字桥横跨三条河道,形似一个八字,是中国最早的“立交桥”;卢沟桥桥栏上雕刻的石狮闻名天下,有歇后语“卢沟桥上的石狮——数不清”。江南水乡,河道密布,特殊的地理环境、风土人情,将古桥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,令人百观不厌。这些桥梁,以其各具特色的科学价值、美学价值、使用价值、人文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而彪炳史册。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”桥梁给交通以及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,名之以“飞虹”、“卧龙”,确非溢美之词。